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网上支付新规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正式生效,根据新规,如果用户未进行实名登记,支付宝、微信等账户支付将受限。最近一段时间,市民登录支付宝账户,也能在余额下方看到官方提示“当前余额支付额度20万/年”。 所谓限额20万,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否意味着以后通过支付宝消费,都将有上限?昨日,记者也联系到阿里巴巴工作人员,听她详解“20万限额”具体标准和细节。 只针对余额支付 昨日,记者在支付宝的余额账户下方看到详情提示称:“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账户身份信息的完善程度不同,享有不同的余额支付额度。银行卡、蚂蚁花呗等付款方式不受该额度限制。” 昨日,支付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支付账户被分为三类账户:第一类绑定银行卡即可,额度为1000元/终身;第二类上传身份证或再绑定一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即可,额度为10万元/年;第三类在第二类的基础上,再加两项验证,比如说在支付宝里交水电燃气有线电视费,或者在支付宝买火车票、买机票,买保险,或者开通芝麻信用,额度为20万元/年。也就是说,20万确实是网络账户的最高额度。 不过,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个限额只是“余额支付”的额度,也就是用支付宝里余额的账户进行支付的限额。“但如果通过银行卡快捷支付、网银、蚂蚁花呗等其他方式支付的话,并不会受到每年20万的限制。 余额宝支付或受影响 另外,虽然说限额只针对“余额支付”,但是由于余额与余额宝可进行资金流动,所以如果选择支付方式的时候,通过余额宝支付,同样有“受限”的可能性。“如果通过余额宝支付,但是余额宝内的钱是从余额转过去的,那么这部分钱同样受到限额的限制。如果余额宝的钱是直接从银行卡转入的,则不受限制。” 工作人员表示,限额其实更多的是影响人们惯用的支付方式,并不影响支付本身。“因为只要你通过银行卡消费、转账,都不受限制。” 然而,很多市民对支付限额并不担心。“限额20万,也需要余额账户上有20万的资金流动,才用得着担心吧!”有网友甚至称,自己一年到头的余额账户不管是消费还是转账的钱,加起来都不会有20万,所以这个限额基本对自己毫无影响。而实际上,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人也不受20万的限额影响。因为支付宝针对卖家给出明确规定:“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过往12个月的经营收入已超过20万的,账户本年度的余额支付不再受到额度限制。”
金融科技成全行业趋势,引起监管关注 当互联网金融依旧呈现出局部风险爆发以及行业监管还未全面介入之际,本土的互联网金融也在逐步从1.0的渠道对接阶段进入2.0更为深入的数据、科技和场景化阶段,这股趋势从国外开始逐步蔓延至国内的一些互金平台,从年初开始,科技金融,或者叫做“Fintech”也就成为了很多平台都在努力前进的业务方向之一。 其实,不仅仅是阿里、京东、网易这些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集团,很多小的P2P公司也看到这种趋势,有些平台还想将平台的名称后缀从“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转变为“金融科技”公司。 也正是因为如此,央行在一次会议上也指出要逐步厘清“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界限,金融的本质还在于风险管控,互联网金融也一样,不能仅仅以金融科技代替现有的成熟的金融体系,Fintech公司只有和持牌金融结构合作才能产生独特的效果。从监管的趋势上来讲,Fintech更多的是一种底层的互联网金融支撑因素,但是并非意味着金融科技可以塑造出另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 不过,对于越来越多的互金平台而言,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下一个互联网金融风口,随着国内整体金融环境和利率市场环境的变化,低息时代将逐步成为一个新常态,而市场利率弹性的降低将直接推动很多平台以科技化的金融手段来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新的用户粘性人群。 金融科技峰会遍布,巨头早已开始布局 从前几年很多行业性的盛会围绕着“互联网金融”展开,参会的主体是各种P2P和众筹公司,到今年基本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议都在围绕着“金融科技”这个主题展开。那么到底什么是金融科技呢? 网易金融大数据实验室认为,金融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指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互联网尖端技术来进行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和要件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既能够辅助目前主流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又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的一种科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方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集成化、矩阵化的大平台才拥有真正金融科技化的数据、产品和运营能力,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等。 在这种金融科技化的趋势下,国内很多一线的大平台也和顶尖学府开展了核心技术领域的合作,并且一些公司还收购、入股了美国硅谷的一些数据和模型公司,以希望未来能占据科技金融的优势。 6月20日,网易金融联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成立了金融科技中心,网易金融将结合自身海量互联网大数据与清华技术力量共同研发领先的智能金融与大数据征信产品,并成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围绕金融科技,网易金融将逐步推出三大核心科技金融产品:智能金融、大数据风控和大数据保险。此外,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已于2016年7月10日在北京举办,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 数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提升互金产业层次 对于国内的金融科技化趋势而言,目前虽然较少有十分成熟的产品体系呈现出来,但是基本的业务模式和手段是相似的,不论是目前主流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网易金融,还是一些单点突破的小平台,基本上都在利用各种数据基础和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方式的科技化呈现。 阿里早先就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对体系内的淘宝、天猫商户开展信用贷款服务,加上花呗、借呗等消费金融产品的推出,目前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对标蚂蚁金服的京东金融,目前在产品种类、金融服务涉猎上都开始逐步趋同化,核心在于建立一个新金融生态,载体是数据、征信和互联网化风控,实现账户、风控与京东体系内外场景的连接,未来还可以输出这一套金融生态规则。 另外,近期在金融科技领域频发“出招”的网易金融,也显示出了金融科技化的强大优势。网易金融事业部目前提出的定位是“专注于服务2亿新中产人群的金融科技公司”。而金融科技,对于网易而言,就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嫁接网易公司的渠道、技术和用户产品矩阵优势,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突破。目前,网易金融正在围绕大数据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未来将实现金融标准化的技术能力输出,创造一种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在金融科技的组织架构建设上,网易金融事业部在年初成立了网易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并对外首次发布了《新中产理财行为分析报告》,后又联合国内的一流保险公司成立了大数据保险创新研究室,6月20日网易金融又联合清华大学成立了金融科技中心,并且首次对外公布了网易金融未来金融科技领域的三大矩阵产品:大数据风控、智能金融管家和大数据保险。 网易金融CEO兼总裁王一栋表示,网易金融正在研发一套基于大数据基础的独有风控模式,形成以大数据和周边技术为代表的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和场景化的产品开拓模式,这次与清华金融科技中心的签约内容中也包括了这个产品研发的合作。
7月13日消息(子月)7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2016阿里安全峰会”上表示,安全不仅是阿里业务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共同基石。17年来阿里积累了深厚的安全技术、经验和团队,但要保证如此大规模互联网商业生态的安全,必须依靠生态的力量。 “阿里希望赋能价值链上的伙伴,输出能力,同时也更加关注于账号背后人的真实行为和认知,配合顶层设计形成合力,让中国的互联网生态更加安全。”张勇表示。 阿里巴巴CEO张勇 阿里要向所有合作伙伴输出安全能力 张勇首先回顾了阿里巴巴在安全领域的成长历程。 他介绍说,十七年来,阿里从电商走向支付和金融、走向物流、云计算和移动消费媒体,逐步搭建了一个新型电商价值链,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平台,2016财年成交额突破三万亿元人民币。 在这背后,阿里积累了深厚的安全技术能力、经验和团队。但安全一定是相互耦合、相辅相成的,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合作伙伴面临的安全挑战,就会成为整个生态的安全挑战。 因此阿里致力于发挥生态的力量,向所有合作伙伴输出阿里的安全能力,聚集大家的力量,共同面对安全问题,让整个生态都能够安全起来。? 安全的核心是对人行为的认知和把握 张勇直言,互联网安全是技术驱动的问题,但是技术的背后,更要关注账号背后人的真实行为。所有的账号,所有的ID,最终都会落到一个具体的人的行为上,如何在阿里生态中,在跨合作伙伴的范围内,形成对人行为的认知和把握,这是安全领域的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人的活动是全网的,大部分都是线下的,如何通过合作伙伴互通,实现信息互通,这是我们要做到的事情。” 张勇还指出,安全建设包括了顶层设计和法治建设,阿里与合作伙伴一起,愿意配合网信办、工信部和公安部等各个部委形成合力,共同面对今天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情况下的安全挑战,这是对国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让数据安全,让账户安全,让人的安全走到一个新阶段。 在发言最后,张勇展望未来,他表示,对阿里而言,三万亿仅仅是一个开始,阿里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1万亿美元成交额。未来参与其中的商家、消费者和合作方会越来越多,经济行为会越来越活跃,就像任何的新生事物一样,新经济发展一定会出现副产品,如何同努力去治理副产品,让商家让消费者让合作伙伴更加安心,这是阿里与合作伙伴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原标题:跨境电商:新税制下的新玩法 日前,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等三部委发布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税制: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将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进口税收政策,并同步调整行邮税,取消了税费50元以内免税等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什么要实施新税制?“海淘”商品会由此大幅提价吗?跨境电商产业是否面临重新“洗牌”? 为何实施新税制? 熟悉“海淘”的人都知道,目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是按照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税率普遍低于同类进口货物的综合税率。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虽然通过邮递渠道进境,但其交易具有贸易属性,全环节仅征收行邮税,总体税负水平低于同类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的税负,对其他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企业是不公平的。”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进口奶粉为例,假设其进口完税价格为200元人民币一罐,从一般贸易渠道进口的奶粉,需要依产地不同缴纳关税以及17%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样一罐奶粉,按过去的行邮税税率10%计算,即每罐200×10%=20元,但因税额不满50元,可享受免税政策。 不少跨境电商平台,开始通过“拆单”的形式进行税收套利。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以上的包裹不用交税就能入境。相对于我国一年几千亿元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和我国公民海外购物消费规模,2014年我国对所有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不到10亿元,税收流失问题相当严重。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规模的扩大和高速增长,客观上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同时也造成了国家的税收流失。再不改革,无异于鼓励走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海淘”商品会大幅提价吗? 按照现行行邮税政策,对货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随身行李、税额在50元人民币以下的邮递物品予以免征。调整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要按照货物征税。 根据调整后政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在限值以内,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 相比于此前零售包裹多数为零征税的情况,此次调整后“海淘”成本肯定会有所增加。但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看来,改革后“海购”仍享有优势。只要在限值以内,其综合税率水平低于限值以上货物税综合税率和此次调整后的行邮税税率,尤其是对母婴类等大众消费品,总体影响有限。 但对于非零售的跨境电商来说,“无疑会造成成本增加,至于会不会反映到商品的价格上,这还取决于供求关系,以及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目前跨境电商进口产品主要是母婴、食品、化妆品等,市场竞争较充分,需求富于弹性,企业大幅提价的可能性并不大。”刘尚希说。 此外,新政策还将目前的四档税目(对应税率分别为10%、20%、30%、50%)调整为三档。调整后,税目1、2、3的税率将分别为15%、30%、60%。 因为调整后各税目商品的行邮税税率与同类进口货物综合税率大体一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有效堵住零售商品通过行邮渠道进境的“套利”空间。而且,与行邮渠道相比,政策范围内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通关会更加快捷,使消费者收到商品的时间大大缩短。 产业会否重新“洗牌”? “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大的电商平台,可能会采取与供应商积极协调、重新整合供应链、减少货物品类、优化成本等方式积极应对,跨境电商进口产品的价格不一定会与综合税率的提高线性相关。”有多年跨境电商从业经验的深圳市星空物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梅星星说,但一二十人甚至更小的跨境电商团队,则可能会面临重新洗牌。“这些小团队因为在供应链上议价能力弱,最终可能被兼并或被淘汰。” 专家指出,该项政策实施后,跨境电商企业内部,以及与传统零售企业、国内消费品生产企业将在更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共同发展。 “政策实施后,将为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稳定、统一的税收政策环境,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公平竞争,有利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并将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客户体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对于跨境电商的出口货物来说,这轮改革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现在已经有部分国家针对跨境电商取消或降低免征额,这会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梅星星说。 据了解,在此之前,英国、德国等国政府已开始向亚马逊等国际电商平台征税,亚马逊则要求在其平台上交易的商户提供在当地的纳税证明。
彭博新闻社网站3月25日报道称,中国将对网络销售进口产品的税收规定进行调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今后购买进口美妆产品——如欧莱雅旗下品牌兰蔻和韩国爱茉莉太平洋化妆品公司的眼霜、保湿霜——就更便宜了。 中国财政部网站24日发布公告称,政府此次取消的特殊税种又名“行邮税”,主要针对网络销售的进口产品征收。取而代之的是目前中国境内销售产品大多都要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并可享受30%的折扣优惠。 公告称,这一最新政策调整将于4月8日正式实行。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的税务合伙人凯瑟琳·曾(音)说:“化妆品将成为此次税务调整的最大受益者。”她说,由于美妆产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是最受中国网购人群欢迎的进口产品类别之一,任何降价行为都会推动该市场的发展。 借助韩剧和韩国流行音乐的火爆人气,爱茉莉太平洋公司旗下品牌伊蒂之屋和其他韩国美妆品牌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热捧。对这些品牌来说,比起开设实体连锁店,跨境电子商务才是扩大在华销路更直接、也更划算的方式。 英国欧睿信息咨询公司表示,中国网络销售产品中最受欢迎的种类为消费电子产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和美妆产品。 德媒称,中国的网上世界是一个超级宇宙:没有哪个地方上网的人比那里更多。2013年中国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国家。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3年后中国电商的营业额将达到6100亿欧元,超过欧美总和。 据德国《商报》11月23日报道称,但恰恰对德国企业来说,迄今为止网购几乎不怎么重要。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调查表明,至少拥有500名员工的驻华德国企业中有43%的受访企业还没有开辟数字销售渠道。 报道称,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企业对这一业务评价很好,大约五分之一的企业评价中等,四分之一的企业评价是负面的。“驻华德国零售企业和服务企业在这方面还需要补课。”普华永道上海分部的托马斯·黑克说,“但德国企业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说,已经有一些企业也日益重视数字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电商阿里巴巴和京东一再创造新的销售记录:仅在11月11日所谓的“光棍节”那天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就比去年同日增长了60%,增至910亿元人民币(约合130亿欧元)。京东的销售额增加了130%。 报道称,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认识到了外国企业的处境,并利用它们发展自己的项目: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和韩国后,京东在10月份又建立了专门销售德国产品的平台。“德国产品在中国享有良好声誉。”京东国际业务主管托尼·邱(音)说。尤其一些不太出名的生产商可能会从“德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中受益。 京东想负责销售结算,并为此收取费用。阿里巴巴则直接把贸易企业麦德龙公司作为德国伙伴。麦德龙公司打算未来在阿里巴巴的销售平台天猫商城结算中国的网上交易。 京东和阿里巴巴宣布,将为更小的企业创造更好的创业条件。阿里巴巴已经为此选好了一天:继11月11日后,12月12日将被打造成下一个大型购物节。
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4日发布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自2016年4月8日起,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将不再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推动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此次改革明确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贸易属性。(3月25日新华网) 在过去,传统企业在进口货物过程中,主要征收的是关税、消费税以及奢侈品的消费税;而进口电商则征收行邮税,也就是海关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新政颁布后,跨境电商被明确了零售进口商品的贸易属性,税务成本势必提高;而参与“海淘”的消费者,单次交易超过两千、年度交易超过两万,均需纳税,“海淘”价格优势变小。 简要地说,新政变革的重点,是从过去鼓励所有类型的跨境电商,转变成只鼓励跨境出口电商和对实体经济促进作用较大的B2B模式(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对跨境进口B2C模式(企业对个人)的电商,则从鼓励变成了限制——我们熟悉的京东、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皆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变化,看得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跨境电商与传统进口企业之间的税负公平问题。由于有了跨境进口电商,境外货物可以直接入关,使得一些原本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贸易公司的企业开始撤离,这些信号无疑引发了监管层的不安。再比如,监管成本巨大。数以亿计的单子才二十几亿美元,B2C规模越大监管成本越高,而且难于监管。 过去一万件衣服只对应一个报关单,现在每双鞋每件衣服都可能对应一个报关单,海关监管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曾公开表示,跨境电商发展B2B是主体,B2C是补充。B2C还会发展,但是走不远,走不大。跨境电商要重点发展B2B,这符合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也有利于降低监管的成本,提高通关的效率。 不过,新政推出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不是这些,而是“海淘”事实上对国内消费带来的冲击。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这是当下的新着力。但是,国人对外国货的青睐,已然超出了之前的想象,正从高端消费品向一般日用品渗透。去国外旅游的各种“爆买”,没出去的也通过跨境电商各种“海淘”,如何将国人在海外的消费转移到国内,是让管理层焦虑的事情。 去年,国人出境总花费高达1.35万亿元,同比暴增53%,而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总花费才3846亿元,逆差9667亿元!有媒体测算说,这相当于使GDP增速减少了1.52%,相当于近10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相当于税收损失了1580亿元。跨境电商虽然暂未看到具体数据,但以国人在境外狂热的购物热情类推,逆差几乎也是肯定的。 本次税收新政,不仅针对“海淘”跨境电商,对海外“爆买”其实同样调整了行邮税,指向性因此十分明显。但是,要想把更多消费留在国内,单靠类似加税政策恐怕很难奏效。消费者之所以喜欢“海淘”和“爆买”,一是因为品质,一是因为价格。奶粉等消费品是因为前者,奢侈品等高端品是因为后者。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调整税收政策,而是一方面提升国内消费品的品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严格采用国际标准,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另一方面降低相关产品的进口税、消费税,缩小境内外差价,让消费者能在国内以一样的价格买到国际产品。与此同时,通过免税店和跨境电商,让老外在中国能够消费更多.